9游会齐鲁红星丨德州市德城区:抓实“三个体系”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

  师资体系     |      2024-01-13 03:54

  9游会为进一步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助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深走实,德州市德城区在构筑阵地上聚力、在精准滴灌上发力、在学用结合上用力,抓实阵地、师资、内容“三个体系”,建强有党味、接地气、聚人气的高品质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有效提高了全区党员教育工作标准化、科学化水平。

  立足“规范化”办学,建强教学阵地。加强镇街党校规范化建设,推动党校工作向镇街延伸、教育资源向一线倾斜、教育阵地向基层拓展,提高了党员参训的便捷性、实效性。一是打造党员教育“红色堡垒”。按照“务实管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原则,建设7处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配齐“一厅一屋四室”(培训大厅、灯塔书屋、办公室9游会、教学研讨室、图书室、档案资料室),能同时容纳1300余名党员开展培训。二是延伸党员教育“最后一米”。每个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配套开发3—5个现场教学点,为党员提供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满足党员现场教学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共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现场教育167课时。三是抓实党员教育“每月课堂”。坚持“月月有主题、节节有成效”理念,严格落实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月训”制度,每月公示培训计划,通过党校搭台,推动各方力量、各类资源“进库”“进校”,党员在完成党支部规定动作后,可根据喜好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打破区域壁垒,力促党员教育培训“全员、精准、有效”。

  树立“系统化”理念,充实师资队伍。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缺少师资问题,从“建管用”三个环节着力,对党员教育培训师资管理全链条作出安排,进一步规范全区师资管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一是广开门路“建师资”。坚持“专、兼、邀、聘”并举,打破原有党校教师、专家学者构成的常规师资模式,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丰富师资队伍,吸收领导干部、先模人物、退伍老兵和“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师资60人进入区级党员教育师资库,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领域党员的教育需求。二是严爱并重“管师资”。出台《德城区党员教育师资库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每名师资库授课教师每年度授课时长不得低于6个学时,每学年结束后,对总体评价结果排名前10%的评选为“德城区党员教育名师”,排名10%—30%的评选为“德城区优秀党课讲师”,并择优推荐到省、市级师资库。三是创新模式“用师资”。推行党员教育讲师“下挂”“蹲点”机制,实施培训课程“点单、配送”服务,科学设置“5+X”授课专题,“5”即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工作实务和典型经验等5大专题,“X”即根据每年重点任务、突发事件、党员需求等情况制定的动态专题,确保培训有针对性、实用性。

  聚焦“多样化”需求,创新党课形式。坚持“三精”工作法,量体裁衣,紧紧围绕“传递党的声音、塑造党员形象、彰显德城特色”工作要求,定制党员集中培训课程,在做活教育培训上下足功夫。一是精准摸清底数,变“坐等送需”为“上门问需”。指导各基层党(工)委联合行业党委,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辖区党员进行全面摸排,重点查找楼宇商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对党员的姓名、居住地、联系方式、流动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认真核实,摸排梳理学习培训需求71条,积极对接区级党员教育师资库,将学习需求纳入培训课程,不断提升培训吸引力。二是精心安排课程,变“传统喷灌”为“精准滴灌”。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理想信念、党的建设、纪律规矩、服务群众4大授课方向,量身定制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中的实践、社区(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制度等课程,以“规定课程+自选课程”的方式,对症下药、靶向提升,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三是精细内容,变“学用脱节”为“以学促用”。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廉政教育等实践课题,依托现场教学点、红色车间、红色教育基地等阵地,邀请32名产业工人9游会、致富能手、种植专家等“乡土专家”累计开展实践性党课68课时,让党课看得见、摸得着,让党员学得懂9游会、弄得通,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推动实现党课引领思想、能力双提升。

  部长有约丨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安: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