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游会以“四个坚持”构建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体系     |      2024-01-01 23:23

  9游会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等时间紧、任务重,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鉴于此,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就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一流本科教育。根据教育部2018年6月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本科院校1243所(不含港澳台),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共识和期待。习多次强调,高校要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以“四个坚持”为抓手,加快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重点的新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做好顶层设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要扎根我国实际办大学,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建立严格的教材准入机制,稳步提升马工程教材选用比率。

  抓实思政课程。构建“大思政”格局,大力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强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升思政课程的温度和厚度,促进思政课程和第一、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打破思政课程“孤岛化”窘境,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设计、同开展、同落实,积极释放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拓展教育形式。不断创新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典型育人形式,统筹推进课程、科研9游会、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实施核心价值观践行工程、校园文化引领工程、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丰富育人载体,构建长效机制。

  高校要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优化学科布局。目前,我省高校共开设本科专业297种,覆盖12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点2461个,其中工学专业占比为34.5%,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总体基本适应,但与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高校应进一步主动对接湖南“一带一部”定位和“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需求,做好学科专业布局顶层设计,打造学科专业建设新高地,填补人才市场洼地。

  做好动态调整。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9%,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应进一步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应建立健全招生、培养、就业等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特色专业扶植,推动传统专业升级,审慎新增专业,限制与调整冷门专业。湖南商学院在省内高校率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年度实际招生专业数占总专业数比例控制在80%,实现了专业结构的良好发展。

  突出卓越培养。坚持因校制宜、分类培养,加快落实国家“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加强新商科、新工科、新文科、新理科等学科专业建设,着力培养“知识广博、技能精湛”的创新创业人才。

  高校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大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满足学生求知成才需要。

  聚焦课程改革。加大通识教育改革与建设力度,及时新增与业界前沿相关课程,打造兼具创新性、综合性、挑战性的“金课”,提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融合力度和水平,提高本科教育含金量。

  注重协同培养。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高度,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协同推进作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拓展国际合作育人广度、深度。

  优化培养机制。加强智慧育人环境建设,完善以完全学分制为统领的弹性学制、专业选择制、选课制、主辅修学位制、学分互认制、学业预警制、学业导师制等综合改革,推动大类培养、交叉培养、联合培养。科学合理增加大学生学业负担,引导建设优良学风。

  创新实践育人。完善由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跨专业创新创业等构成的“分层递进”课程内实践体系,并形成学科竞赛、项目驱动、活动拓展、服务支持的课程外实践体系,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专业技能。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力量源泉、核心保障,高校应有效引导教师回归本分、潜心育人。

  注重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坚守师德红线,敬畏教学纪律,学术不端,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

  提升业务能力。通过加大岗位业务及技能培训、咨询诊断服务、举办教学沙龙、业界挂职锻炼、海外交流访学、深化教研教改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建强培优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坚持并创新教师“传帮带”机制。

  改革评价机制。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投入。落实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优化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制度,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引领形成尊重课堂、重视质量的优良教风。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