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游会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师资体系     |      2023-12-15 16:52

  9游会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高质量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培养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遵循,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根本标准,筑牢“立德树人”基石,聚焦“立德树人”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才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这科学回答了构建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以立德为先、以立德为根本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具有辩证统一的联系,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五育并举”割裂开来,立德树人是根本遵循,五育并举是实现路径,把握好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才能科学构建高质量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习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也为构建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提出了总要求。“为谁培养人”解决了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方向问题,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什么人”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目标;从“怎样培养人”这一实现路径问题出发,构建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进入新时代,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结合,要聚焦到德育为先、提升智育质量、注重健康第一理念、强化美育化人、突出劳动实践。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重点任务重强调,改革学校评价,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等举措。因此从结果导向分析,构建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务必考虑“五育”育人体系的有机整体性,不能不分主次先后,片面的单一的补强“五育”中弱项9游会,要在发展中协同,协同中推进,在内容上相互渗透融合,育人方式上统筹兼顾,评价上提升过程性评价。构建适应当前的“五育并举”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关键是协同上下功夫,共同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首先注重育人主题和资源的整体性。“五育”最终要落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落在学校各个育人场域和育人主体的整体性支持上。“五育”全面发展的条件和资源是有机统一整体,各条件资源和支持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且相互交叉供给,共同形成“五育”育人培养体系综合体;其次注重“五育”育人体系的协同性。协同性体现在“五育”育人体系各环节相互协调,产生育人合力,形成各环节共同作用的效果,达到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最大价值实现。当前学校在“五育”的师资投入、资源匹配、社会支持、教学保障等不均衡,需要体现各育在育人价值上互相协同,才能实现各育联动9游会,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一是强化“五育并举”体制机制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五育并举”工作体制机制;与“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同向同行,形成学校、部门、院系全过程实施的育人格局,聚焦校内外协同和家校社协同,形成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推动“五育并举”与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融合,实现实践平台的对接和资源共享。

  二是创新“五育并举“课堂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实施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结合的课堂教学创新,五育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习实践,将劳动教育、美育教育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五育与课程实践的设计与应用。

  三是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将“五育并举”育人成效纳入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与年度述职考核评议,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等多元的评价方式,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德育评价,强化以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要内容的体育评价,改进纳入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的美育评价,加强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性劳动教育评价。

  一是聚焦德育立人,党建引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当前我国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新征程,党和国家育人的根本宗旨明确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聚焦德育立人,最根本的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铸魂育人,牢牢把握这个育人导向,首先要持续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次用好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传承红色基因;再次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德育成效,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中厚植家国情怀。

  二是增强智育慧人,面向社会,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党和国家从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战略高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高质量人才。增强以智慧人,首先创新教育理念,以知识、实践、创新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其次提升办学质量和特色,面向经济和社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再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构建面向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注重健体育人,健康第一,提升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因此健体育人的关键在于育人,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引导学生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更好的在健体育人中着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育中往往对“健康第一”理念不够重视,忽视体育兴趣和体育素养的培养,缺少健体在育人功能上的发挥。

  四是强化美育化人,塑造心灵,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化人的首要问题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解决美育中“何为美”的关键问题。因此在美育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革命文化,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次解决好“怎样培育美”的问题9游会,步骤上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阶段,通过理论课感受美、鉴赏课鉴赏美、实习实践课创造美的形式开展,形成理论课+鉴赏课+实习实践课的美育课程体系,最终实现在理论中感化人,鉴赏课中塑造美的心灵,实习实践课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育人目标。

  五是突出劳动树人,强化实践,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教育要将劳动树人摆在突出位置,把准劳动价值取向,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教育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但创造人的物质生活,也充盈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得以成长”。因此要牢牢把握住劳动的树人和育人价值,做好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把劳动教育同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结合起来,劳动实践中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将个人发展与报效国家和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作者为天津城建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师,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基于辅导员工作室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20JDSZ315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