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游会北京工商大学:探索“党建+育人”融合路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师资体系     |      2023-12-05 00:09

  9游会北京工商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深化党建引领与理论指导,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科学探索“党建+育人”融合的路径,发挥“党建+育人”的巨大作用,扎实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实现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北京工商大学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育人理念融入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切实提高党建育人的水平与质量。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党建+育人”融合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党建+育人”融合的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领推动,连续4年制定“十大重点任务”,推进政治建设落地落实落细。

  学校深入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清晰,路径做法扎实有效。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五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手段、模式、理念创新;以规范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为核心,构建“一二三四”工作体系,系统提升办学治院水平。5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育人教育成效明显。学校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成立“大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大思政课”建设部署会,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建立“同心同向同行、紧跟紧联紧贴”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组织改革创新,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会、教代会、团代会等群团建设持续深入,发挥凝心聚力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立德树人主渠道建设,探索“党建+育人”融合的理论教育路径,以“党建+育人”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学校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1234N”综合改革。持续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施“修德育品、增智赋能、强心健体、浸美培元、重劳养勤”五大健康育人工程。成立学生理论社团,将成员作为“星火”力量,努力打造新型思政教学模式,全面带动“党建+育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助力思政教育取得新成果、再上新台阶。组织“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实践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理解,展示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魅力。为毕业生党员扎实上好“最后一堂”党课,强调全体毕业生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昂扬姿态踏上新征程、以奋进青春建功新时代。

  社会大课堂是大学生磨炼意志品质、锤炼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学校科学探索“党建+育人”融合的社会大课堂,高效利用实践活动的载体,发挥信息技术的载体功能,用多样化的活动拓展立德树人实践平台,敦促学生建立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自觉学理论、办实事。

  学校与革命老区史家营乡校地共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交通线联盟暨功能型党支部,打造红色交通线联盟品牌,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基地,带领学生重走信仰之路、体悟老区传统,多方联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党建育人品牌。启动“党徽闪耀石榴花开”“红色1+1”数字党建项目,遵循“线上云共建,线下真实践”的思路,依托数字技术探索党建交流和社会实践、共建共享和服务属地、党员教育培养和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的“三结合”,共同践行守望相助的理念,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实现对学生党员思想力、组织力和行动力9游会、创新力及品质力的全面提升。深化红色“1+1”活动,从助困帮扶、志愿普法拓展到注重专业导学、助学和助发展,突出党建育人、学术文化育人的价值。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育人成效。学校强化“党建+育人”融合的队伍打造路径,培养党务干部和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统一的育人战线共识,构建立德树人的大师资体系。

  学校坚持政治标准,深化教育培训,实施“干部治理能力提升计划”,有效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党委引领、支部冲锋、党员表率”作用,推动学科建设水平跨越式提升,走上“商科做强、工科做精、工商融合、双轮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智慧化教育教学环境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工作,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以问题为导向,直击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痛点和难点,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素养,将课程思政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氛围。搭建教学创新展示与交流平台,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比赛,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批教书育人样本课堂。学校举办2023年管理干部职业素养提升暨教师青马班培训,通过系统化培训,为管理人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激发管理队伍潜力和活力,坚持“创新、开放、特色、质量”方针,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实现科学治理、有效管理。(任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