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游会教育新观察|从学科到科学 培养中小学优秀师资上海交大“国优计划”首批生源亮眼

  师资体系     |      2023-11-25 21:45

  9游会在读研的第二年,王宇作了一个决定——申请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修读教育学模块学分,推迟半年毕业要去高中当化学老师。王宇是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生态学研究生,最近通过层层选拔,与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9所高校的49位同学一起,成为上海交大“国优计划”首届学生。

  今年7月,教育部启动“国优计划”,组织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人才,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上海交通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昨天正式召开首届启动仪式,公布首届生源情况,并携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多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校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教师研修基地、中小学工程教育创新研究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未来科学园丁。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的源泉,跨学科学习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但拥有跨学科背景和能力的老师紧缺。

  近期师资招聘时,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曾国光发现不乏高学历应聘者,甚至有位研究凝聚态物理的博士也投了简历。但对这所一贯制学校来说,更需要具有宽阔的科学视野、能带领不同学段学生发现各种科学问题的老师。上科大附校在张江,毗邻高校和科研院所,有近水楼台的育人环境。学校设立了“综理组”把理化生各学科老师融合起来开展科创课程和活动,做出了一些特色。“还不够。”曾国光认为,从学科到科学,应该打破边界,学校需要能用好资源、构建科技类课程体系的人才,让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且帮助学生以科学探究方法解题。

  “‘国优计划’将解燃眉之急。”进才中学校长胡杰说,“以往需求和供给并不匹配,几乎找不到理想的科学老师。我们可以到专业院校去寻找人才,但他们往往没有经过教育学培训,也并没有当老师的职业规划。而现在就能对上了。”他同时指出,传统学科教育仍偏向知识考核,高中生通常在《通用技术》课里有机会接触科创,但由于师资薄弱,往往浅尝辄止。“双新”及国家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势在必行,高中也期待具备科学功底和教育专业技能的优秀师资力量。

  “与以往的‘数理化生’教师不同,‘国优计划’培养的科学教师将具备‘创新教学’的能力,要带来创新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丰光说,“我们希望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同时具备交叉素养,在培养过程中强调跨学科课程设计和实践能力。”例如物理专业的学生,除了物理学专业课程,将学习物理教学、教案分析等教育类课程,还要通过STEAM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师协作开发设计课程。

  作为首批试点高校,上海交大发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科研实力和跨学科资源优势培育未来园丁。此前上海交大成立教育学院,率先探索科学类教师培养新模式。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琳媛介绍,学院首创“教育学院、学科学院、实践基地”三方贯通,“教育学导师、学科导师和实践导师”三导师协同指导的“3+3”模式,打造丰富课程并设置一年浸润式实习。2021级首届28位毕业生近80%已投身基础教育教师岗位,其中四分之三在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上海市实验、松江二中、格致中学等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就业。

  上海交大首届“国优计划”生源亮眼,推免硕士招生吸引了114所高校238名获得推免的本科生和25名本校在读硕士报考,最终经过材料审核、笔试、面试层层选拔而出的50位首批学子62%来自C9高校,92%来自985院校。

  王宇来自教师世家,爸爸和爷爷都是中学老师,本科时就考了高中教师资格证为教师职业规划作准备。“国优计划”的发布对他来说有些惊喜,再完成教育模块学习就能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9游会,以双硕士学位毕业就业。导师也很支持他未来投入基础教育事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彭可文也是首届“国优”生,明年春天,她将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提前开启研究生课程,要完成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和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

  如果一切顺利,王宇将在2025年6月毕业,如期成为首批“国优”毕业生,开启基础教育教师生涯。“到2035年,今天的‘国优’学子已经是拥有大约10年教龄的‘熟手’教师,到2050年是教龄大约25年的资深教师。”展望未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说,“今天的国优计划就是要培养2035建成教育强国的骨干力量,未来中国基础教育的顶梁柱。”